特约主编寄语

特约主编寄语

康重庆

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首席教授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为2020年以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温升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温升控制在1.5℃之内努力。能源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实现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能源必须向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中国作为《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者和落实者,高度重视低碳发展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启动了多项与能源电力系统低碳发展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例如“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包括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等技术方向;又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共部署了23个重点研究任务;2019年3月,“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立项内容公示,部署了31项重点研究任务。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研究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积极捕捉能源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项目的最新动向,邀请本人作为特约主编,共同策划“面向低碳的新一代电力能源系统”专题,围绕促进电力能源系统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机制研究,征集相关专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专题共收录13篇论文。围绕低碳电力系统,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谭新等应用碳排放流理论,研究了跨国电网互联情景下碳减排效益分析方法以及非洲能源互联网算例;湖南大学张家美等从电网安全调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考虑断面功率优化的电网低碳调度模型;华中科技大学王淑云等研究了考虑火电深度调峰的电力系统低碳发电优化方法;重庆大学代伟等充分挖掘火电深度调峰和水电限制运行区发电的运行弹性空间,建立风水火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清华大学周天睿等建立了碳排放流理论中的储能元件模型以及面向低碳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并进行了算例验证。围绕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浙江大学周晓鸣等研究了计及电-热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热电联产机组次序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并用澳大利亚一个真实中压电网算例进行了验证;华北电力大学蒋超凡等对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燕山大学卢志刚等构建了考虑碳交易机制、以燃气轮机耦合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围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清华大学常世彦等梳理了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CCS)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对给定控温目标下BECCS的资源、技术、经济影响、社会和生态影响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围绕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南瑞科技黄杰等从碳资产管理角度出发,应用碳排放态势推演方法,为电网公司参与各类低碳交易机制提出了策略与建议;华北电力大学刘敦楠等提出了需求侧资源梯级利用方法,设计了旨在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的快速需求响应市场;河海大学周宇等研究了在虚拟电厂新商业模式下,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站、可控负荷等分布式电源双向互动缓解配电网阻塞的方法;东北电力大学严干贵等利用时序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实时调峰辅助服务的电采暖负荷消纳弃风经济评估模型。

希望本期专题可以为能源电力工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机制、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参考,推动新一代电力能源系统相关低碳技术的跨学科、系统性研究。最后,衷心感谢所有作者和审稿专家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感谢《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在本专题的策划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康重庆,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IEEE Fellow,IET Fellow,CIGRE C1.39工作组召集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可再生能源、低碳电力技术、负荷预测。

2019年5月5日,北京清华园

  • 目录

    图1